第十八章 巴里岛的浪潮--“男妓”(上)(2/7)
了件夹克、开门走上露台,顿时感觉空气中浓浓的水气、和扑鼻的叶清香。园外稻田里,撮撮秧苗随风摇曳,一方方水潭如镜,反映天空的蔚蓝、晨云的金黄……啊!这“雾布”村名取得倒真贴切。
在客栈的花园茶座用完早餐,我向柜台询问了旅游地点及通工具,便打算乘坐当地老百姓通常搭的公车,前往附近的一家美术馆参观。仅管明知道租一辆车更便捷、也不贵,但为了要与当地
民打成一片、加上又不赶时间,我才故意决定这么做的……
回房换穿上一套较正式的连身裙衫,戴墨镜和帽子遮阳,就消遥出发了。
公车里没有冷气、热烘烘的,幸好乘客不算多。一上路,清风由车窗拂入,吹散我的发,飘洒在颈子和脸上,都清淅感觉得到。放眼车外一片绿意,缓缓颠簸向后移动,而遥远的火山峰,忽隐忽现于苍翠林间……乡野风光,在在使我心中畅然。
美术馆里作品水准相当高,多样的素材及鲜明的色彩十分吸引我,不觉就在那儿耗了整个上午。印象中最深刻的,是艺术家笔下当地的生活、形形色色的穿着打扮,及脸上生动的表
。尤其,所展出三○年代里民族舞蹈的摄影系列,呈现极丰富而强烈的舞者风姿,特别令我心动、神往。
参观完毕,我在溪谷边缘、可眺望乡村景致的凉亭歇脚、休息,凭栏啜冷饮时,两个旅行者模样的西洋年轻男子,朝我瞧呀瞧、盯了好一阵,然后过来搭讪;问些没趣的“你从哪儿来?…”
“在巴里岛呆多久?…”和“喜欢展出的艺术作品吗?…”之类很无聊的话。
我再简单不过地回答,也懒得反问,有意无意表现冷淡、迳顾自个儿赏景。两位男仕见我总是把眼光瞟开、对他们没多大意思,就知趣走开了。
其实,我原本闲着无事,照理应该很自然欢迎有上前搭讪、聊天的;可惜这两
都是金发碧眼的西方男子,而此时,我却只对当地
好奇,对其他种族的男
反而丝毫引不起兴趣了。
大概正是因为心中有这种念,我这天下午才“意外”地遇上一个里男
,也成为有生以来,首次与男
发生的密切关系吧?!
事经过是这样的……
在美术馆午餐时,从导游图上发现该处离雾布仅两公里馀,而且有相当平坦的小路可通;便决定不乘公车、改以徒步行走回村,好沿途流览当地田园风光。虽然午后高照,但仍有山风徐来;而小径穿越田间、石板路面宛延树荫之下,处处皆是清凉,毫不感到暑热。一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